深受二弟影響逐漸醒悟(一)
來源:濰坊晚報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4-01 14:58:00
茂子莊老村
茂子莊安置區(qū)新茂家園小區(qū)一角。
王全榮晚年留影。
王全榮出生在濰縣茂子莊一個富有的大家庭,姐妹里排行老二,人們習(xí)慣稱她“王二姐”。在與蠻橫婆家決裂后,王全榮回到娘家居住,不到30歲便掌管起這個大家庭。受二弟王全斌的影響,王全榮逐漸認識到只有鬧革命才能徹底解除封建禮教的束縛。
精明能干 掌管二十多人的大家庭
茂子莊現(xiàn)屬奎文區(qū)廿里堡街道,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,因村后有一帽形土埠而取名帽子莊。后人取“帽”之諧音“茂”,而演變成茂子莊(寓意茂盛發(fā)達),沿用至今。茂子莊最早有王、胡、馬、呂、譚、金、武、徐八個姓氏,相傳金姓為坐地戶,后不知遷往何處。按當時的姓氏家族居住的位置,曾有“前王后馬中間胡、東呂西譚金武徐”之說。
茂子莊現(xiàn)改稱奎文經(jīng)濟開發(fā)區(qū)新茂社區(qū),毗鄰國家4A級景區(qū)白浪綠洲濕地公園,社區(qū)安寧平靜,人人安居樂業(yè)。近年來,新茂社區(qū)積極挖掘和保護紅色資源,在社區(qū)辦公樓內(nèi)打造了紅色文化長廊,編修了《茂子莊村志》,正在籌建紅色茂子莊村史館,全面呈現(xiàn)村莊的紅色歷史文化,讓這里的人們牢牢銘記茂子莊過去的光輝歲月,繼承和弘揚革命傳統(tǒng),將紅色精神代代傳承下去。這其中有一位為革命事業(yè)付出畢生精力的傳奇女性,她就是被譽為“黨外布爾什維克”的王全榮。
1888年,王全榮出生在茂子莊一個富有的大家庭。祖父是清朝成武縣教諭,父親早逝,母親是一個善良的農(nóng)家婦女。兄弟姐妹8人,按姐妹排行王全榮排老二,人們習(xí)慣稱她“王二姐”。
王全榮18歲時,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為“沖喜”嫁給城南崔家莊患有重病的茍姓男子,婚后沒出百日丈夫就死了。蠻橫的婆家卻誣陷王全榮貌丑腳大(未裹腳)克死丈夫。王全榮一氣之下回了娘家,不再和婆家來往?;氐侥锛液蟮耐跞珮s,逐漸萌生了反對封建禮教的想法。
之后,王全榮一直在娘家居住,母親看她聰明能干,就讓她掌管有60畝土地、20多口人的大家庭。家里上上下下、里里外外,從開支到大小事務(wù),都由她說了算。作為舊社會的一名年輕婦女,能掌管好這么一個大家庭,說明王全榮精明強干,獨立有主見。
痛失親人 二弟王全斌為革命獻身
說起王全榮,不得不提她的二弟王全斌,他的革命行動對王全榮產(chǎn)生了極大的影響。
王全斌,又名王佑文,出生于1900年3月,自幼性情豪爽,富有正義感。青年時期參加過討袁斗爭。1925年,濰縣開始建立黨的組織,王全斌在莊龍甲的介紹下成為了早期共產(chǎn)黨員、莊龍甲的得力助手。當年3月,毓華小學(xué)鬧學(xué)潮,驅(qū)逐了反動校長劉劍華。不久王全斌擔任毓華小學(xué)校長,使這所由英美煙公司開辦的學(xué)校成了濰縣黨組織的立足點。
1926年6月,王全斌任中共濰縣地方執(zhí)行委員會候補委員,1927年冬任濰縣縣委委員兼城西南區(qū)委書記,1928年11月任高密縣委書記,并與其他同志在高密、諸城、安丘三縣交界地建立了“貧農(nóng)會”,開展抗糧、抗捐、抗稅、搶坡斗爭。1928年12月2日,他在去濟南參加省委擴大會議返回的列車上,被國民黨特務(wù)認出不幸被捕,敵人把王全斌偷偷運到濰縣城里,押在城隍廟內(nèi)。
在酷刑審訊中,敵人割下了王全斌的雙耳,他大罵國民黨反動派,高呼革命口號。敵人又割掉他的舌頭,逼他寫出濰縣共產(chǎn)黨員名單,他便寫“共產(chǎn)黨好,能救國救民”。憤怒的敵人剁掉了他的雙手,他就用腳在地上寫“打倒國民黨反動派”,敵人氣急敗壞又將他的雙腳砍下。在遭受酷刑之后,王全斌仍堅貞不屈,圓瞪雙目,怒視敵人,兇殘的敵人竟殘忍地挖出了他的雙眼。1929年1月9日凌晨,王全斌被敵人殘害于濰縣城荷花灣畔,英勇就義。
受王全斌革命思想的影響,王全榮逐漸認識到只有鬧革命才能徹底解除封建禮教的束縛,只有共產(chǎn)黨才能救中國,并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。
責任編輯:邢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