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字心亭意為心存家國(二)
來源:濰坊晚報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6-19 15:26:54
少年鄭心亭
1924年12月,王盡美召開會議的十中明倫堂。
鄭心亭生于青州東陽河村的鄭氏一族,家境殷實,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。他在山東省立第十中學求學時,追求思想進步,有幸聆聽了王盡美的講座,由此接受了早期共產主義教育。他積極支持團青州特支的活動,在同族哥哥鄭云山的瓜棚里聚集同學同好、進步青年,宣揚革命思想。
幼年不幸雙親去世 愛國教育自小扎根
青州城東八里東陽河村的鄭氏一族,明朝洪武年間自河北棗強縣遷來。族人晴耕雨讀,勤勞致富,不但積聚了相當數(shù)量的財富,更是世代遵循讀書明義,尊崇的是忠臣孝子,敬佩的是舍生取義。
鄭心亭,本名鄭云岫,2歲時父母相繼去世。好在家境殷實,擁有不少田產和牲畜,叔父對他也不錯,在他7歲時就送他去讀書。除背誦“四書”“五經(jīng)”外,他最喜歡聽的就是老師和家里長輩講一些文天祥和岳飛的故事,特別是族里一位飽讀詩書的爺爺,他一放學就跑到爺爺屋里聽故事,總也聽不夠。再加上平時的耳濡目染,因而愛國思想也就自幼扎根在他的心里。到益都東關高等小學讀書時,他勤學好問,遵守校規(guī),雖然來自農村,卻是一個模范學生,同學們一致推選他為學生會主席,他在學生中具有相當高的威望,老師也對他頗為贊賞。
1924年,年僅15歲的鄭心亭考入山東省立第十中學(青州一中前身),從城東的益都東關高等小學到了青州城西。
聽王盡美演講激發(fā)愛國熱情
其實在同年4月份,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曾到省立十中向學生演講,講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,介紹蘇聯(lián)革命成功的經(jīng)驗,并指導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青州第一個基層組織——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青州特別支部,劉俊才擔任支部干事長,團員有10多人,隸屬濟南團地委。王盡美還指導創(chuàng)辦了支部刊物《平民課》。
8月,團中央“批準山東青州成立特別支部(簡稱“團青州特支”),歸中央直轄”,支部書記為王元昌,支部仍設在省立十中,通訊代號“昌化”。
1924年9月,王盡美再次來到省立十中,在大教室內作了旅歐考察報告,把革命火種帶進了學校。雖然鄭心亭是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,卻因為在東關高等小學的突出表現(xiàn),在十中的學生會中也占有了一席之地。大教室里坐了300多名學生,報告由“特別團員”、省立十中國文教員王振千主持。
王盡美說:“歐洲大戰(zhàn)規(guī)模大,時間長,勞民傷財,有許多人倒在血泊中,結果出力最大、蒙受犧牲的是勞動工農大眾,而在戰(zhàn)爭中發(fā)財、享受戰(zhàn)后最大成果的是那些大老板、大資本家、大官僚政客,統(tǒng)治壓迫人民的這一伙換成其另一伙。獨有俄國的勞動人民于戰(zhàn)爭后期,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,舉行大革命,現(xiàn)在的俄國勞農政府(蘇維埃政府)是由俄國勞動人民群眾的代表組成的,是人民當家作主的。我們的目標也是建立這樣一個真正勞苦大眾當家做主的政府……”
鄭心亭入學前就看到了《平民課》,如今又親聆先生教誨,忍不住熱血沸騰。
王盡美這次講話在省立十中影響很大。講話結束以后,學生們又自發(fā)地以《歡迎王盡美先生》為題作文,王振千也親自作了一篇:“歡迎先生,當代之英,奔走呼號,振聵啟聾;歡迎先生,游歐歸來,廣布所見,開我眼界;歡迎先生,矢志民眾,農民運動,勞工神圣,人民覺悟,革命成功。”王振千在每段標題之后都有一段闡述,使鄭心亭聽后對講話的理解更深刻了。
自此,鄭云岫取字心亭,意為“心懷家國存大業(yè),亭小亦撐一片天”。自此以后,特別是黨員身份暴露以后,他以字為化名繼續(xù)革命。
在校期間參加社會活動 假期回鄉(xiāng)宣傳進步思想
1924年12月,孫中山北上時在天津會見了王盡美,并以他個人名義委任王盡美為國民會議宣傳特派員,親自授予他蓋有“孫文之印”的委任狀。
令鄭心亭驚喜的是,同月,王盡美以孫中山特派員的身份再來省立十中,先在王振千家召開了一次團支委會議,又在省立十中明倫堂召開了國民黨員(為推動國共合作,王盡美等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)會議,了解當?shù)厍闆r,然后拜訪了青州團、國民黨、商會、學生自治會負責人,動員各界聯(lián)合成立“青州國民會議促成會”。該會于1925年1月正式成立,1月12日《民國日報》刊登了《青州國民會議促成會宣言》。鄭心亭也得以拜訪王盡美,請教工作中遇到的困難,王盡美不厭其煩給他答疑解惑。
在王盡美的引領下,省立十中學生、團青州特支的趙文秀等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,1925年初建立中共青州支部,隨后,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共產主義青年團。作為積極分子的鄭心亭雖然沒被選進組織的核心集團,但在王振千等老師引導下,認真閱讀《共產黨宣言》《向導》《蘇聯(lián)十月革命研究》及《平民課》等書刊,逐步接受了馬列主義,堅定了革命信念。在校期間,更是積極支持團青州特支的活動,參加社會活動,張貼標語,抵制日貨,揭發(fā)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。每當寒暑假回家,他總是住到家里長工屋里,也不嫌牲口氣味刺鼻,跟他們講自由平等的共產主義思想,并且偷偷退回佃戶們交的租子。同族哥哥鄭云山比鄭心亭大一歲,兩人是自小一塊長大的好兄弟,平時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。鄭云山家境比較貧寒,只讀了兩年私塾,在村西的南陽河邊種了一片菜園、瓜地,中間有一個用磚土和柴草搭建的簡易瓜棚。盛夏時節(jié),瓜棚上爬滿了南瓜和葫蘆,清涼干凈,附近還有甘冽的泉水。因為瓜棚在村外,目標小,鄭心亭在這里聚集同學同好、進步青年,宣揚革命思想。即使在肅殺的寒冬,瓜棚里也暖和。這小小的瓜棚一年四季都是他們聚集的良好場所。
叔父雖然不理解鄭心亭的行為,感覺他與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忠臣孝子不一樣,也聽不懂他高深新奇的理論,但叔父是開明的,并未過多干涉,還為鄭心亭的工作提供了方便。
1926年3月,鄭心亭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,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。
責任編輯:邢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