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A+ A-

我們的村莊 | 諸城這里,流傳著諸多舜的傳說

來源:濰坊晚報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3-11-24 15:20:20

  編者按

  地名是一種文化現(xiàn)象,是地域文化的載體。日前,濰坊市民政局公布《濰坊市第一批地名保護名錄》,涉及72個在歷史存續(xù)時間、地名文化底蘊和知名度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地名。其中,居民點類涉及11個,這些村居或因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,或體現(xiàn)區(qū)域歷史文脈,或在本行政區(qū)域內具有較大知名度、影響力且具有保護價值。即日起,濰坊日報社推出“我們的村莊”系列報道,講村名故事,看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。

 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《孟子·離婁下》記載:“舜生于諸馮,遷于負夏,卒于鳴條,東夷之人也。”位于諸城經(jīng)濟開發(fā)區(qū)(濱河片區(qū))的諸馮(féng)社區(qū),相傳是舜的出生地,這里至今流傳著諸多舜的傳說。11月22日,記者來到諸馮社區(qū)看到,這里依托舜文化建設的舜廟,已成為傳承和弘揚舜文化的重要場所,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打卡。未來,諸城市將持續(xù)深入挖掘舜文化,為經(jīng)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注入文化新動能。

游客在舜廟鐘樓撞鐘。

  諸馮是舜出生地

  有重要佐證

  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、范文瀾均考證認為,舜的出生地就是諸城市諸馮村(今諸馮社區(qū))。其他地方文獻、風土人情、考古發(fā)掘、民間傳說等,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觀點。

  11月22日,記者來到位于濰河岸邊的諸馮社區(qū)。在這里,古文化遺址星羅棋布,尤其是原始社會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,具有明顯的地方特點。這些遺址的分布范圍和形成時間,與舜活動的范圍和時間基本相符。

  據(jù)了解,舜所處的年代正是龍山文化的鼎盛時期。從諸馮社區(qū)發(fā)掘出土的黑陶蛋殼杯、黑陶豆、盆型鼎、雙耳杯、陶尊、黑陶高柄杯等典型的龍山文化器物顯示,今諸馮一帶當時的文化發(fā)展階段與舜的生存年代基本吻合。因此,許多考古學家認為,濰河流域這些具有地方特點的古文化遺存,很可能就是舜之時代的遺物。

  諸馮社區(qū)兩委成員、諸馮網(wǎng)格黨支部書記趙炳明介紹,他們這里自古就口口相傳著諸多關于舜的故事。

  據(jù)記載,“舜耕歷山,歷山之人皆讓畔,漁雷澤,雷澤上人皆讓居,陶河濱,河濱器皆不苦窳。”而在他們村以前就有一座山嶺,名字正是叫歷山,呈東西走向。當時那座歷山是個小土嶺,在村莊變遷過程中逐漸消失,他們擇址重建了歷山。

  趙炳明說,諸馮村的原址就在濰河邊,村里曾建有舜廟,廟內有一口古井,名為舜井。1974年,洪水將村里房屋沖毀,村莊整體向西遷移了1.5公里。后來,原來的舜廟和舜井也被損毀。

  諸馮網(wǎng)格干部趙念亮說,自古以來,他們這里就流傳著很多關于舜和舜廟的傳說,有些故事很有傳奇色彩,但大家都很認同。傳說有一年村里大旱,村民到舜廟求雨,果然天降甘霖,解了村民們的燃眉之急。關于“諸馮”這個村名同樣有傳說,老一輩人說,天下無二馮(féng),馮有兩種讀法,用于人名讀(féng),用于地名讀(píng),只有舜的出生地讀諸馮(féng),其他地名用馮的都讀(píng)。

  舜廟重建后

  成為傳承舜文化的重要場所

  原來的舜廟損毀后,諸城市擇址重建,成為傳承舜文化的重要場所。

  當天,記者來到位于諸馮社區(qū)的舜廟探訪。來到舜廟外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牌坊,上面刻有“德澤普施”四個大字。過了牌坊有一座橋,橋欄上刻著關于舜的傳說的雕像,橋下是一灣碧水。再往前走就來到舜廟門口,抬眼望去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,牌匾上寫著“舜廟”兩個大字,三個朱紅色的大門莊重氣派。

  進入舜廟,東側是鐘樓,西側是鼓樓,還有位于北側的至德殿及位于東側的睿妃殿等重要建筑。舜帝像位于至德殿內,殿前有一個碩大的長方形香爐,香火繚繞,寧靜中透出一股肅穆之感。

  在舜廟內有一塊石碑,上面記錄著重修舜廟的過程。根據(jù)碑文記載,1937年,時任山東省政府主席的韓復榘曾修舜廟,該廟于1975年損毀?,F(xiàn)在的舜廟在2004年9月23日開工建設,于同年12月30日竣工。

臧家榮介紹舜廟重建的歷史。

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項目《舜的傳說》諸城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臧家榮介紹,數(shù)千年來,諸城一直延續(xù)著公祭舜帝的活動,以此來傳承和紀念舜的偉大功績,而舜廟是公祭舜帝的重要場所。

  相傳,祭舜活動源于秦朝。秦始皇統(tǒng)一六國后,曾三次東巡瑯琊臺,每次都要去諸馮村祭拜舜帝。前兩次祭舜時沒有正式場所,第三次來祭拜時,令工匠在歷山腳下蓋起三間坐北朝南的草屋,塑了一尊舜帝像。因舜生于古歷的六月十一,便下令這天為祭舜日。這是諸馮村傳下來祭舜的最早傳說。

  2006年,諸馮村挖掘出一塊殘碑,上面記載,明朝時期,諸城北鄉(xiāng)徐家河岔村(今屬昌城鎮(zhèn))等十幾個村莊,選出近300家出資者修繕舜廟,并代表諸城北鄉(xiāng)百姓,抬著整豬、整羊、魚、雞、鴨、面食、水果等祭品,到舜廟舉行祭舜大典。

  臧家榮介紹,這座舜廟重建后,2005年9月28日,諸城市舉行公祭舜帝大典,全市萬余人參加,并立碑以為紀念。此后,諸城市經(jīng)常以舜廟為依托,組織開展公祭舜帝大典等各類紀念舜帝的活動,企業(yè)、民間自發(fā)組織的紀念舜帝的活動更是不計其數(shù)。

  深入挖掘舜文化

  賦能高質量發(fā)展

  舜的人格、品德、行為、功績對后世影響非常大,在中華文明中占據(jù)著非常重要的位置,如今更是發(fā)展成為獨立的文化門類——舜文化。在臧家榮看來,舜文化本質上就是中華民族的孝德文化和根文化。努力傳承和發(fā)揚舜文化,對于增強民族自豪感、民族凝聚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
  記者在諸馮社區(qū)看到,這里到處都融入了舜元素,不但社區(qū)以“諸馮”二字命名,還有以“諸馮”二字命名的學校。在社區(qū)里的宣傳欄上,同樣處處體現(xiàn)著舜文化。社區(qū)居民聊起舜來滔滔不絕,大家都深深以他為傲。趙炳明說,努力學習宣傳舜文化,讓子孫后代更了解舜文化的深刻內涵,并把舜文化發(fā)揚光大,是諸馮人義不容辭的責任,更是大家一直以來的行為自覺。

諸馮花苑小區(qū)

  趙炳明介紹,諸馮社區(qū)地理位置優(yōu)越,商業(yè)比較繁榮,居民經(jīng)濟收入普遍較高。根據(jù)諸城市的相關規(guī)劃,諸馮社區(qū)要進行舊村改造,前期已經(jīng)改造了一部分,一些居民已經(jīng)住進樓房,小區(qū)名字被命名為諸馮花苑。待條件成熟時,諸馮社區(qū)將繼續(xù)進行舊村改造,將來居民會全部住進樓房。但無論村莊怎么變遷,“諸馮”兩個字,都將是全體諸馮人的無價瑰寶,永遠不會改變。

  自2004年開始,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,諸馮社區(qū)開始了重建舜廟、歷山等文化工程,建設了大舜苑文化旅游區(qū)。趙炳明說,未來諸馮社區(qū)將持續(xù)深入挖掘舜文化,豐富大舜苑文化旅游區(qū)的景點,打造文旅新熱點,使之進一步帶動鄉(xiāng)村振興、農(nóng)民增收。

  1985年,諸馮村被諸城市政府確定為歷史文化名村。2006年,祭舜大典被列入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。2009年,諸城市開始舉辦中國(諸城)大舜文化節(jié)。今年,諸馮村先后被諸城市和濰坊市編入首批地名文化保護名錄。下一步,諸城市將持續(xù)深入挖掘舜文化,賦能全市經(jīng)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。

 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 趙春暉/文圖

責任編輯:周曉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