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玄(128年—200年) 字康成,東漢經(jīng)學(xué)家,高密縣鄭公村(今屬峽山區(qū))人。13歲時能誦讀五經(jīng)。21歲博覽群書,精通歷數(shù)、算術(shù)、圖緯,被推為鄉(xiāng)嗇夫,管訴訟、收賦稅。其家貧寒,仍自學(xué)不輟,常請教于學(xué)官。因不愿為宦,遂辭去鄉(xiāng)嗇夫,專心攻讀。因此,得北海相杜密賞識,提為署吏。后于157年(永壽三年)送入太學(xué)深造,先后隨故兗州刺史第五元、東郡張恭祖修業(yè)。
鄭公祠
160年(延熹三年),他西入函谷關(guān),拜著名古文經(jīng)學(xué)家馬融為師。馬恃才高傲,鄭玄3年不得面授,僅隨其高徒盧植等受業(yè),自筑書舍,深研馬融學(xué)說。一日,馬與其高才弟子考證圖緯,計算渾天儀不符;他被召見,立即決疑,眾人嘆服。他乘機請教學(xué)術(shù)上諸疑難問題,得到啟示。168年(建寧元年),他回原籍。因家貧無依,即轉(zhuǎn)去東萊(今掖縣),一面種田,一面講學(xué),慕名登門求教者近千人。
169年(建寧二年),漢朝廷宦官為與外戚爭權(quán),制造“黨錮禍”,他受株連被禁錮十幾年。此后,他隱居山中,閉門不出,專心致志,注釋經(jīng)書。181年(光和四年),靈帝解除黨錮,鄭玄獲釋。187年(中平四年),外戚、大將軍何進擅權(quán),召鄭玄為官,州郡官員迫其前往,何對其禮遇優(yōu)厚,他不受朝服,堅持學(xué)士打扮,僅過一夜,便尋機逃回。后被州郡舉為賢良方正。大將軍袁隗又表奏鄭玄為侍中,他謝絕不受。190年(初平元年),董卓挾持獻帝遷都長安,公卿舉鄭玄為趙相,他亦不受。
191年(初平二年),黃巾軍攻占北海郡,他率生徒遷至即墨不其山下修業(yè),后轉(zhuǎn)去徐州。196年(建安元年)返歸故里高密。
199年(建安四年),袁紹舉他為茂才,并表奏為左中郎,他均謝絕不就。朝廷又派公車征為大司農(nóng),他以患病為由辭官回鄉(xiāng)。
200年(建安五年),袁紹與曹操在官渡作戰(zhàn),袁脅迫他隨軍,至元城縣(今河北大名縣境),玄因病重不能前行,但仍注釋《周易》。農(nóng)歷六月,含恨長逝。
《齊魯諸子名家志•鄭玄志》
鄭玄在整理古代歷史文獻上頗有貢獻,成為漢代經(jīng)學(xué)的集大成者,稱鄭學(xué)。他一生注疏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易》、《禮》、《春秋》、《論語》等60余種、350余卷(篇)。
來源:濰坊黨史史志
責(zé)任編輯:龐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