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A+ A-

傳奇故事 夢中情境投射現(xiàn)實

來源:濰坊晚報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4-03-31 15:22:47

  

  《王曾還鄉(xiāng)圖》。王延林 繪

  趙秉忠

  “曾參轉(zhuǎn)世”的傳說、趙秉忠兒時的“狀元夢”、馬愉狀元的《紫薇圖》的傳說等等,也表達了民眾對家鄉(xiāng)狀元的敬慕之情。帶給人們積德向善、奮發(fā)有為和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”的道德感悟,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。

  孔子托夢“曾參轉(zhuǎn)世”

  王兼得子取名王曾

  相傳,北宋年間,青州府益都縣鄭母村居住著一戶王姓人家,戶主王兼,以農(nóng)為生,家境清貧,敦厚誠信。他酷愛儒學,敬惜字紙,每遇字紙必拾掇起來,整理收藏。他敬奉文曲星,經(jīng)常到文廟叩拜孔圣人,并禱:“愿我的子孫后代勤奮讀書,學習儒教,成為大學問家。”

  一天夜里,至圣先師孔子入夢,孔子輕輕地撫其背說:“你崇拜我儒教,誠心誠意已久,只是你年運已過,難有成就,我遣弟子曾參到你家投胎轉(zhuǎn)世。”說完,飄然而去,眨眼間不見蹤影。王兼遂醒來,但夢中情形歷歷在目。

  這一年,兼妻何氏果然懷孕。待到分娩,何氏產(chǎn)下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嬰。回想孔子托夢之事,老來得子的王兼不禁暗自驚詫,難道真是應驗夢中之事,曾參投胎轉(zhuǎn)世來了?王兼大喜過望,給孩子起名王曾,字孝先,暗合曾參轉(zhuǎn)世、傳承曾圣孝道思想之意。

  親朋好友、街坊鄰居前來賀喜。王兼便講了孔子托夢的事,人們皆信以為真,都說這孩子降生時遠近皆聞墨香,必是異人;且長得眉清目秀,儀表不俗,有貴人之相,將來定能出人頭地、光宗耀祖,成就一番圣賢事業(yè)。從此,王曾乃曾參轉(zhuǎn)世的故事在鄉(xiāng)里傳開。

  王曾稍長,就學于里人張震。宋《王曾傳》記載:“里人張震有道之士也,曾從學之,觀其識致宏遠,謂有將相之才。”

  傳說張震是陳摶老祖的徒弟。陳摶一生就收了兩個徒弟,一個是記名弟子種放。種放僅得了陳摶所傳皮毛,出山入仕后,官至工部侍郎。陳摶的另一個徒弟就是晚年所收嫡傳弟子張震,陳摶非常喜愛這個弟子,幾乎把一生所學全部傳授給了他。陳摶故去以后,張震帶著老師的囑托和心愿,遍游天下,尋訪賢才,一心培養(yǎng)堪當大任的安邦定國之才。自從收了王曾,發(fā)現(xiàn)他才華橫溢、聰慧過人,小小年紀,文能出口成章,武能暗通玄機,張震即傾一生所學,教授王曾,決心把他培養(yǎng)成一個學富五車、盡忠報國的棟梁之材。

  趙秉忠幼時奇幻夢境 解夢揭示跌宕一生

  明代青州府益都縣人趙秉忠傳說幼時夢見園里韭菜長得比圍墻還高,墻頭還有一匹高頭大馬在奔跑,十分好奇。

  第二天,趙秉忠忙把夢告知母親。正巧門前來了個算命先生,趙母即請其為小兒解夢。算命先生欣然解道:“這韭菜長得比圍墻還高,是說你家種的是‘壯園’,將來定要出狀元;但韭菜長得再好,早晚脫不了割一刀;墻頭上跑馬,是說不能走回頭路。”說完,眨眼工夫不見了。

  后來,趙秉忠果真中了狀元,官至禮部尚書、太子太保,但受奸黨排擠陷害,兩次被罷官,53歲憤懣而死。

  大師預見馬愉成就

  贈《紫薇圖》以啟示

  相傳,明永樂十七年(1419),臨朐人馬愉與母親去青州皇明寺進香,禪一大師得知二人是為明年鄉(xiāng)試許愿而來時,就仔細端詳了一番面前的少年,他見馬愉性情溫和、氣定神閑,料其將來定有成就,便給他取字“性和”,又畫了一幅《紫薇圖》,畫上有三棵樹并一個樹冠,題“唐意”二字,送給馬愉。馬愉雖不解,卻斷定必有深意。

  第二年,馬愉帶《紫薇圖》赴鄉(xiāng)試,取第三名。后兩次會試,一因中途染疾,誤期;另一因守繼母孝,未赴試。至明宣德二年(1427),經(jīng)會試、殿試,一舉高中狀元。馬愉這才悟出《紫薇圖》上三棵樹、一個樹冠乃“三科一冠”之意。他入閣后,進一步大徹大悟:現(xiàn)在的宰輔,不就是唐時的紫微令嗎?原來這就是禪一大師所題“唐意”的含義。

  人物生平

  北宋狀元王曾

  王曾(978—1038),字孝先,北宋青州府益都縣鄭母村人。八歲而孤,寄養(yǎng)于叔父宗元家,叔父愛逾親生,王曾事叔如父,就學于里人張震,研習經(jīng)史。王曾聰慧好學,少年時文才已名滿鄉(xiāng)里。

  宋真宗咸平四年(1001)春,他在青州參加“發(fā)解試”,高中榜首,奪得“解元”。當年秋,又赴京城開封參加禮部省試,以一篇《有教無類賦》名冠群士,一舉奪魁,成為“會元”。翌年三月殿試,考題是《有物混成賦》,王曾文不加點,一氣呵成,氣勢恢宏,志趣不凡,贏得了閱卷官的青睞,名臣楊億閱后撫掌嘆曰:“真乃王佐之器也!”真宗皇帝大為賞識,欽點狀元,王曾成為歷史上少有的三元狀元。

  王曾后初授將作監(jiān)丞,通判濟州,任滿回朝,宰相寇準聞其才,特在政事堂召見,授秘書省著作郎、直吏館、三司戶部判官。大中祥符九年(1016),以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,升為副相。乾興元年(1022)真宗崩,幼帝仁宗繼統(tǒng),劉太后垂簾聽政。時宰相丁謂獨斷專行,“權(quán)勢鎮(zhèn)主”,擅移真宗陵穴,王曾正色立朝,劾奸除惡。仁宗皇帝拜王曾為禮部尚書,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、集賢殿大學士,始為宰輔。宋仁宗天圣三年(1025),加封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、昭文館大學士。宋仁宗景祐二年(1035),任右仆射兼門下侍郎、平章事、集賢殿大學士,封沂國公。

責任編輯:邢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