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A+ A-

冒死赴晉 展示辯才

來源:濰坊晚報(bào)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5-01-06 15:31:03

  

  春秋時期齊國故城臨淄平面圖。

  晏弱

高密古城遺址。

  齊相國晏弱隨齊頃公與魯國公孫歸父會盟,以遠(yuǎn)見卓識預(yù)見公孫歸父未來會出逃。晏弱等四人替齊頃公冒死出使晉國,被捕。但他善于雄辯和周旋,成功說服晉使苗賁皇,令其又說服晉侯,釋放齊國使臣?xì)w國,避免了一場齊晉之戰(zhàn)。

  晏弱參與谷地會盟

  預(yù)見公孫歸父逃亡

  晏弱(?~公元前556年)即晏桓子,為齊國名相晏嬰之父,春秋時夷維(今高密)人。

  公元前595年冬,晏弱隨齊頃公在谷地與魯國公孫歸父會盟。晏弱不僅以博學(xué)多才、能言善辯為齊頃公出了許多好主意,為齊國贏得會盟的勝利,還以其銳利的目光、遠(yuǎn)見卓識,明察魯使公孫歸父的內(nèi)心世界,預(yù)見到公孫歸父的未來。

  《左傳·宣公十四年》載:“冬,公孫歸父會齊侯于谷,見晏桓子,與之言魯,樂?;缸痈娓咝釉?lsquo;子家其亡乎!懷于魯矣。懷必貪,貪必謀人。謀人,人亦謀己。一國謀之,何以不亡?’”就是說,公孫歸父見到晏弱,與晏弱談到魯國時,公孫歸父表現(xiàn)出很興奮、很貪念的樣子,另外還談到了一些別的事情。從談話中,晏弱窺見公孫歸父的野心,由此推測出公孫歸父未來的下場和歸宿?;貒?,便對齊國的高固說,公孫歸父大概要逃亡,他的貪心必然要算計(jì)別人,如此,別人也會算計(jì)他。一個國家都算計(jì)他,他怎么會不逃亡呢?事實(shí)正如晏弱與周定王所預(yù)料,后來公孫歸父果然出事。

  公孫歸父姬姓,東門氏,名歸父,字子家,魯莊公之孫,春秋時魯國上卿。公元前599年周定王派人出使魯國,回國后使者向周定王匯報(bào)見到的季孫孟孫氏及公孫歸父,王曰:前二氏可以在魯國長期保持地位,叔孫氏則可能會敗亡。魯宣公逝世后,公孫歸父家族果然被趕出魯國,逃到齊國。這說明了政治家晏弱的遠(yuǎn)見卓識。

  替公出使晉國被捕 說服苗賁皇得釋放

  公元前592年,“晉侯使郤克征會于齊,適魯季孫行父、衛(wèi)孫良夫亦至,客或跛(郤克)或眇(良夫)或禿(行父),齊頃公惟夫人(蕭同叔子)觀而笑之。郤克怒,歸而請伐齊”。齊頃公得此信息,怕貿(mào)然赴晉對己不利,但又不敢不去赴會,便命“高固、晏弱、蔡朝、南郭偃會”。晏弱明知去晉赴會定遭不測,與之要好的人也勸他們不要前去,晏弱卻表示,為了國家社稷,為了齊國庶民,死在晉國也在所不惜。顯示了一位外交家忠于國家社稷,忠于君王和人民的胸懷。果然四人剛到斂盂,情勢就極其險惡,高固嚇得獨(dú)自一人逃了回來。以晏弱為首的幾人,不顧安危硬去參加會盟。

  夏,宣公與晉侯、衛(wèi)侯、曹伯、邾子等在晉地?cái)嗟罆?,是為了商量討伐有二心的國家。又在卷楚結(jié)盟,不僅拒絕齊國使臣參加,晉國人還在野王逮捕了晏弱,又在一個叫原的地方拘押了蔡朝,在溫地抓了南郭偃。三人俱遭羈押,生死未卜,齊國內(nèi)尚且不知,情況十分危急。

  此時適有晉國使者苗賁皇途經(jīng)野王,見到晏弱。晏弱以淵博的學(xué)識、雄辯的口才,談古論今,引經(jīng)據(jù)典,向這位使臣表白了他對晉侯的心跡,講了有道的國君對待外國使臣應(yīng)有的禮節(jié)等等,深深打動了晉國重臣苗賁皇。苗賁皇回國見到晉侯,說:“晏弱有什么罪?過去各諸侯侍奉我們的先君,都是爭先恐后地來,可是如今都說我國群臣不守信用,所以諸侯都懷著二心。齊國國君擔(dān)心得不到禮遇,所以不來會盟,故派四位大臣前來。在他們來之前,齊國的許多侍臣就勸這幾個人說:‘君王不出國赴會,晉國一定會拘捕我們使臣的。’故而高子(高固)到達(dá)斂盂就逃走了?,F(xiàn)在被拘的三人都一致表示:‘如果因?yàn)槲覀償嘟^了國君的修好機(jī)會,寧要死在晉國也要赴會!’為此他們才冒險前來。我們應(yīng)該好好地迎接他們,以使前來晉國的人有懷念之情。可是我們卻逮捕了他們,從而使當(dāng)初齊國勸他們不要來的預(yù)料得以證實(shí),這樣我們豈不是犯了錯誤,自絕于各國諸侯,自絕于各國使節(jié)嗎?錯了不加改正,而又久久不肯釋放被拘的齊使,這有什么用處呢?這樣一來會使中途回去的人獲得逃走的托詞,同時又傷害了前來的人,從而使各諸侯產(chǎn)生恐懼心理,以后將如何對待……”

  晉侯覺得有理,便指示放松對晏弱等人的看守,使晏弱等人回到了齊國。由此顯示了晏弱善于辭令和長于周旋的智慧。不僅按時參加了會盟,不辱君命,還避免了晉國與齊國的一場戰(zhàn)爭。

  力勸齊公應(yīng)周求后 政治聯(lián)姻穩(wěn)固外交

  公元前561年,周靈王“求后于齊”,齊侯不決,向國相晏弱問對策。晏弱高瞻遠(yuǎn)矚,力促成婚。當(dāng)時周靈王雖是掛名的王子,但畢竟還有天子的名分。許多小國對天子求后,求之不得。而周靈王獨(dú)鐘情于齊國,主要原因可能是齊為大國,又是當(dāng)初太公的封地,且歷代又有姻親關(guān)系,是親上加親的好事。

  為了提高齊國的地位,擴(kuò)大政治影響,晏弱力勸齊侯答應(yīng)周天子“求后”的事。他對齊侯說:“先王之禮有之。‘天子求后于諸侯,諸侯對曰:夫婦所生若而人,妾婦之子若而人……’”于是齊侯許婚?;橐黾榷?,公元前559年春,周靈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曰:“昔伯舅大公右我先主,股肱周室,師保萬民,世胙大師,以表東海。王室之不壞,系伯舅是賴,今余命女環(huán),茲率舅氏之典,纂乃祖考,無忝乃舊。敬之哉,無廢朕命!”很明顯周天子對齊侯以伯舅相稱,稱頌伯舅為王室之所賴,無疑提高了齊侯的身價和齊國的地位。公元前558年,靈王官師隨從單靖公迎娶王后于齊國。這既是親上加親的喜事,又是一樁政治婚姻,使齊國又出了一位“第一夫人”。盡管婚姻最后是齊侯做的主,但與國相晏弱以國家為重,以古時的道理和例證說服齊侯是有直接關(guān)系的。

  齊靈公在晏弱輔佐下,無論是靈公的家事還是齊國的國事,都處理得停停當(dāng)當(dāng),內(nèi)政外交井井有條,社會秩序穩(wěn)定,人民安居樂業(yè)。雖不及管仲相桓公時,成為五霸之首的鼎盛時期,也是齊國經(jīng)歷了幾十年板蕩后一個新的高峰。

責(zé)任編輯:邢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