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A+ A-

濰水劍 | 遏制壓歲錢攀比 為錢包和人情減負

來源:濰坊晚報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5-01-20 09:59:46

遏制壓歲錢攀比 為錢包和人情減負

□本報評論員 薛靜

 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,近日,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百色市委宣傳部、百色市文明辦聯(lián)合印發(fā)《百色市開展“遏制攀比壓歲錢 移風易俗過大年”倡議活動方案》,發(fā)出“在春節(jié)期間,少發(fā)壓歲錢、發(fā)不超過20元的小額壓歲錢,讓壓歲錢回歸年俗祝福本真”的倡議。

  春節(jié)臨近,關于壓歲錢、過年紅包的話題又熱了起來。原因無他,實在是近些年壓歲錢有些“變味”,成了人們相互攀比的工具,失去原本美好祝福意義不說,也讓很多人不堪重負。

  作為歷史悠久、延續(xù)至今的傳統(tǒng)年俗,壓歲錢的涵義豐富、寓意美好。長輩給晚輩壓歲錢,寓意著“壓住邪祟”,紅包里包裹著健康成長、平安如意的美好祝福,承載著對年幼一代的關心關愛和殷殷期待。如今在不少家庭,晚輩向長輩“反向”送壓歲錢也漸成新風尚。在壓歲錢的流動和良性互動中,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濃郁得到彰顯,傳統(tǒng)的民俗文化得到傳承。

  但近年來,不少地方的壓歲錢金額不斷上漲,從過去的幾十元飆升至幾百元上千元,個別還達到上萬元甚至數(shù)十萬元。逐漸變味的壓歲錢,還沒等發(fā)揮給孩子“壓歲”的作用,先把成年人“壓倒了”,尤其是給農村老人帶來了成倍的經濟壓力。不僅如此,壓歲錢還助長了攀比之風,一些孩子產生了“紅包越大感情越深”的錯誤觀念,“收了多少壓歲錢”成了同學朋友之間炫富的談資,讓孩子的價值觀和金錢觀偏離了正確軌道。此外,高額壓歲錢還極易助長社會不良風氣。當紅包的厚薄成為衡量親疏遠近的標準,成為拉關系、拼面子的社交工具,那還能稱得上壓歲錢嗎?

  因此,讓壓歲錢回歸本義,不讓它成為家庭負擔和人情苦惱,尤為重要。這不僅關乎傳統(tǒng)文化的守護和傳承,更是對廣大青少年價值觀的正確引導。要走出高額壓歲錢的認知誤區(qū),關鍵是要在全社會營造共識,倡導大眾不攀比、不跟風、不過度,根據自身情況給壓歲錢。目前,全國多地正在探索各種方式引導群眾合理看待壓歲錢,呼吁大家移風易俗辭舊歲,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實踐。

  作為父母,也應以身作則,教育引導孩子理性看待壓歲錢,讓孩子明白過年的真正意義不在錢的數(shù)額多少、不在禮品的豐厚與否,而在于親朋好友之間的真心真意。

  給壓歲錢“減壓”,讓壓歲錢回歸本義,才是春節(jié)理應追尋的年味和人情味。

責任編輯:劉小麗

一審:劉小麗 二審:王葉妮 三審:韓鎮(zhè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