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驥才:濰坊的讀者是最能讀懂莫言的
來源:濰坊新聞網 發(fā)布時間:2023-11-29 08:54:00
濰坊的讀者是最能讀懂莫言的
——訪著名作家、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榮譽委員、中國民間文藝家協(xié)會名譽主席、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驥才
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馮驥才,1942年生于天津,著名作家、畫家、文化學者,已出版各種作品集近百種,代表作有《神鞭》《三寸金蓮》《俗世奇人》等,還出版過多種大型畫集,并在國內外舉辦多場個人畫展,被評論界稱為“現代文人畫的代表”。多年來,他投身于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和民間文化搶救,倡導與主持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,致力于推動傳統(tǒng)村落保護,對當代中國社會產生了廣泛影響。
11月28日,馮驥才先生受邀參加莫言文學藝術館(紅高粱文學基地)啟用儀式,并接受了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的專訪。
談到莫言文學藝術館(紅高粱文學基地)的啟用,馮驥才先生說:“我去過很多國家,也看了許多以作家命名的博物館、文學館,特別是一系列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命名的文學館讓人印象深刻,因為諾貝爾文學獎是世界文學領域的最高榮譽,所以以獲獎者命名的博物館,都是讓人敬仰的,人們在那里得到了意義非凡的啟示,也對作家致以一種敬意。所以說莫言的分量就是藝術館的分量,莫言的價值就是藝術館的價值,莫言的意義就是藝術館的意義。”
馮驥才與莫言有著深厚的友誼。最初,兩人是通過作品結識的。“那時候莫言還沒有很大的名氣,他有一篇小說要在《中國作家》雜志上發(fā)表,我正好在北京,住一晚后就要出國。一位編輯得知后,就拿了一篇稿子跑過來,說這篇稿子是我們新發(fā)現的,特別好,你看了一定會震驚的。”馮驥才回憶道,“當天晚上我就看了。第二天編輯來取稿子時問我看了沒有?我說看了,激動得一晚上沒睡好。”
令馮驥才徹夜未眠的這篇稿子,就是莫言的《透明的紅蘿卜》,后來發(fā)表在《中國作家》第二期。他告訴記者,屬于時代的好作品都是讓人激動的。等到他從國外回來,知道這篇作品不但發(fā)表了,而且已經轟動文壇的時候,他感到非常開心。通過讀莫言的作品去認識他這個人,這樣的過程,令馮驥才倍覺美好。
馮驥才對于莫言文學藝術館(紅高粱文學基地)的建設以及今后要發(fā)揮的作用滿懷期待。他表示,濰坊的老百姓對文化是有情懷的,他們熱愛自己的作家。作為莫言的家里人,濰坊的讀者也是最懂莫言的。因為莫言寫的就是他們共同扎根的這片土地上所迸發(fā)出的一種美、一種精神、一種氣質,也是這片土地的命運。
“參觀展館的過程中,我看到了許多跟莫言文學創(chuàng)作有關的東西,非常感動,也更覺難得。展館的設計很大氣,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莫言的文學氣質。”馮驥才先生感慨道,濰坊的讀者是莫言的知己,他們讀懂了他,以他為驕傲,將“紅高粱”作為一個地域文化符號,建設莫言文學藝術館,就是很好的證明。
提及莫言及其作品,馮驥才先生說:“莫言是屬于中國的,也是屬于世界的。莫言的影響不僅是現代的,也是未來的。就如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上那些優(yōu)秀的作家一樣,直至今日也有著深遠的影響,莫言把那個時代留在了紙上,他把對人性的理解、對生活的理解留在了紙上,他也把那個時代的精神和特殊的命運留在了紙上,這就是文學的意義。”
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 于哲 王亞欣/文 張馳/圖
責任編輯:聶臻臻